浅谈如何提高写作能力
2021.03.03既做得好也要写得好、讲得好,是我们干部、尤其是机关工作人员履职尽责、担当有为的必备素质。但在现实中,少数干部、工作人员疏于写作,甚至怵于写作。有的做得好却写不好、写不出,把精彩的事业、动人的事迹写得空洞枯燥,看不出“道”,也品不出“味”;有的做对了却写错了,本该理直气壮地“宣传”,结果走到了被作假、追问的“墙角”;有的把没有做到的写成做到了,经不起“比”、扛不住“晒”。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要求宣传思想工作要“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我们要高举旗帜,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心入脑、落地生根。要站稳立场,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工作导向中担起“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使命,主动把职工的思想凝聚到“三个地球”建设、产业转型突破、高质量发展上来,营造浓厚的干事创业氛围;我们要增强本领,在推动单位生存、高质量发展,助力“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迎接和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在提升“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能力中担起使命,讲好单位故事,展示品牌形象。
提高写作能力并达到一定的境界,决非一日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积累修炼养成。如何积累修炼,即采取怎样的办法来提高写作能力、掌握笔耕本领?这里没有多少奥秘可言,也没有捷径可走,更无现成的答案可取。但结合我多年来实践体会,只要真正坚持做到“六多”,即多读、多思、多悟、多问、多写、多改,就能逐步提高写作能力、基本实现写好文章的愿望。一孔之见,仅供参考。
多读。就是要多读书、多看报、多上网、多学习。无论多忙,你都要抽一定时间阅读一些东西(中煤地质报、中国矿业报、人民日报及地方政府的党报),特别是大家的精品佳作更要读,这是必要的。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在读书学习面前,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作为托词。阅读要有一种饥饿感,像高尔基“我扑在书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采取何种方式阅读(泛读、复读下载、剪辑、笔记、摘要等),因人而异,没有定式,可以各显神通,只要管用即可。通过多读,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学以致用),尤其是与你业务工作相关的知识(工作的基本内容及其来龙去脉要搞清楚);通过多读,及时知晓时事政治,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最新精神,做到心中有数);通过多读,了解地勘行情及全局性情况,特别是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情况(不能一问三不知);通过多读,还要懂一点新闻、随笔、言论、散文和理论性论文等文稿的写作常识,作为办公室文秘,更要对调研报告、领导讲话、工作报告、会议纪要、工作总结等应用类文体和常用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比较熟悉(各种体裁的文章之间都有互补性、借鉴性,所以都有涉猎);通过多读,我们还能树立自己的理想信念,培养自己的各种兴趣,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磨练自己的生活意志,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心灵港湾和技术家园。有了这样一个通过平时读书学习及实践活动积累起来的思想、生活、知识等方面厚实基础的铺垫,我们才有资格和底气谈论写作,我们也就向写作天地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多思。就是要在多读的同时进行积极有效的思考。俗话说得好:读书不知意,等于啃树皮。英国作家波尔克也说“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因此,多读贵在多思,即在读的基础上或在读的过程中,静下心来多想想,开动脑筋多琢磨,认真地、举一反三地、多角度地思考一些问题,直至弄懂弄通。比如我们读一篇优秀的文章、通讯或某一份规范的材料,就要想一想作者为何这样用笔,立意如何,技巧怎样,精彩在何处,哪里值得借鉴,哪里还有拓展的空间?等等。学会思考,是读书学习的重要转折,是迈向写作天地的“通行证”,也可以说是写作的“敲门砖”。因为思考能使我们零碎的知识系统化、专业化、规范化;因为思考能使我们对待问题的看法更客观、更全面、更精准;因为思考能使我们辩证分析、综合归纳、逻辑判断的能力更强。而这些都是举笔写作必备的前提条件。试想,一个没有思考能力的人,能写出一篇像样的文章吗?回答是否定的——他拿出的至多是一份可供参考的、不成系统的原始材料或曰素材。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一些同事就是因为思考能力不强,出现了表达障碍,讲话没有头绪,让人摸不着头脑;写出来的东西没有中心,缺乏主题,零打碎敲,不着边际,没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和系统的过程,这是需要引起重视的。
多悟。就是对事物要有多方面的感悟,对其精神实质要有深刻的领悟,并在此基础上产生灵感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继而将这种见解自然灵活地运用到对事物的解释中去。这是在学习思考后更高层次的思维活动,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个人聪明与否的重要标志。这里请同志们务必不要怀疑自己不是聪明的料,因为这个聪明主要来自后天的努力而不是先天的智商。同时也在这里提醒少数先天智商高的同志,你后天不勤奋不努力也不可能聪明起来,相反只会浪费了你先天智商。生活需要感悟,没有感悟的生活等于嚼蜡——毫无味道。学习、工作、生活,包括写作等等,都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都需要通过感悟和领会来丰富它的容量,拓展它的领域,深化它的内涵,找到它的答案,提高它的质量,升华它的境界。写文章的感悟和灵感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写作入门的“金钥匙”。悟性高,灵感来了,人就会有一种一吐为快的感觉,就会有一种写作的冲动,这时候写出来的文章就有个性、特色、深度和品位。人门往往把悟性高、有灵感看作是智商和情商的代名词,用智慧和感情写出来的文章、通讯稿,科学道理深、知识含量高、宣传穿透力强,人文元素多,能不打动人心、启迪人生、提升人品吗?
多问。就是要向学问高的人多学多问多请教。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日常工作生活中,特别是写作感悟和灵感受阻或无法破题时,我们应该多问、多请教。多问、多请教不失是一种聪明做法,更确切地说,是一把打开知识殿堂的钥匙,也是一条带来写作感悟和灵感的捷径。对于是否要多问、多请教,我还曾经做过统计,一类人:就觉得吧,个人就不太喜欢多问,不如自己去找找灵感、去思考,现在还有书有电脑有手机,问多了还被称为‘问题儿童’,懒得问那么多,有问题自己找答案去、找办法,更可以加深自己的印象;另一类人观点刚好好相反:觉得,写作遇到困惑,多问问、请教一下是好事,既能带来写作灵感,又能从中与人沟通、从中学到知识,还能节省时间、避免了找资料的麻烦,所以觉得应该要多问、多请教。我个人更偏重于第二种说法,就是多问、多请教,尤其是是对于我们写作有几点好处:第一,就是可以从中尽快抓住要害破题、学到更多的知识,还可以在不经意间获得知识和写作灵感。第二,就是提高自身素养、学会沟通,在问与被问中,你不仅多了和老师、同事的交流,而且能开拓你的视野,能锻炼你的沟通和交流能力。第三,解决问题,你在请教中问题得到了解决,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意味着你的一次进步,还可以获得知识和经验,何乐而不为呢?要有宽广的胸怀,听得进别人的意见,集思广益,“三人行必有我师”,一个人的智慧总是有限的,“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虚心地向书本请教、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吧,你将受益匪浅,事半功倍。因此,当我们遇到破题、立意困境时,多来一点“不耻下问”,就可以“一语点醒梦中人”“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多写。就是要历练,经常不断地进行写作练习,主动地、有意无意地到实践中去找一些课题进行写作锻炼,并找到其规律性的东西,这是十分关键、最最紧要的一步。写作之门已经打开,你不跨进去大胆尝试,一切都是空谈,也一切无从谈起,更是前功尽弃。多写,必须具有吃苦的精神和负责任的态度,克服浮躁心理,抵制功利主义,排除一切干扰,成为自觉行为;多写,需要保持满腔热情,善于观察发现问题,及时敏锐地搜集捕捉鲜活的东西,运用读书学习积累的知识和思考领悟多问获取的成果,集中智慧力量,使用浑身解数,全身心投入;多写,(办公室秘书)千万不能满足于新闻报道和豆腐块文章,而要尝试各种体裁文章的写作炼习,尤其要结合工作实际撰写一些思考性的有深度的文章。当然,多写决不是盲目地乱写一气,而是要有所准备,有的放矢,讲究艺术,注重方法。总的要求是:根据需要确定主题,统筹兼顾构建框架,挖空心思谋篇布局,搜肠刮肚遣词造句,竭力寻找表现手段,准确使用标点符号,凤头猪肚豹尾一体。具体来讲有这么几个环节:首先要明确任务,了解需求;其次要收集素材,大量占有;其三要消化吸收,为我所用;其四要精心构思,周密运筹;其五要提炼观点,巧妙安排;最后是从容下笔,一气呵成。不同体裁的文章还有不同的要求。新闻写作主要掌握新、准、快三个特点,用鲜明的观点说明生动的例子即可;文学创作主要借助形象思维、情节描述和内心感慨来实现;应用文写作主要是按照记叙、说明、议论三种方法和实际需要及格式化表达来完成,因此更要注重政策性、权威性、规范性、指导性、宣传性、时效性、务实性、示范性、可操作性(具体写作时可分别参阅有关专业书籍)。譬如写工作意见,指导思想、目标责任、主要内容、实施办法、具体要求等都要表达清楚,让人一目了然,便于贯彻落实。再比如写领导讲话,要深刻领会领导讲话的意图,仔细揣摩领导讲话的风格,紧贴当前形势的时代脉搏,准确把握对象的表达角度等等。还有写调查报告,要反映时代特点和工作重点,有基本情况,有主要经验,有问题分析,有对策建议等。应用文包括常用公文(通知、请示、决议等)写作相对枯燥乏味,有时间要求、格式规定、质量标准等条件,还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随意用笔,这是其特殊性。这就需要我们处理好写作要求与写作态度的关系。写作者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积极而为,善于激扬文字,有时还要废寝忘食、挑灯夜战不辞辛苦,即使这样也不可将草稿和自己都不满意的文章交给领导校对修改,让领导来当你的秘书;领导向秘书或下级布置写作任务,要给予一定的时间,并提出主导意见和商量一个基本思路,这样可以使写作者少走很多弯路,提高写作效率,珍惜写作者的劳动。领导干部也要尽量从繁忙的工作中抽空写文章,不能一切都让秘书代劳,要向毛泽东主席学习做文章的态度和经验,署名发表的学术研究性文章最好自己亲自动手。在机关里工作,秘书应多担当写作任务,其他同志尽管分工不同,职责有别,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人人都没有理由说我不会写,因为你是机关工作人员;人人都必须动手来学会写,因为你是干部。
多改。就是多对自己的作品开刀,勇于、善于动手术。一是该删的删,毫不可惜。竭力将与表达主题无关的或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使文字更加凝练,使文章更加精炼。二是该加的加,适量即可。薄弱的地方要添加充实,使文章趋于饱满,有血有肉。三是该修的修,意到为止。需要修饰的地方可采用修辞等手法加工到位,起到锦上添花、画龙点睛、形象生动的作用,但不要画蛇添足,弄巧成拙。四是该调的调,调整到位。标题、导语、开头、主体、段落、结尾等都要有所顾及,合理摆布,比例恰当、规范有序,浑然一体。此外,还要认真改正语法不通、辞不达意、提法不妥、数据不准、结构混乱、重复累赘、词汇贫乏、乱用标点和错别字连篇等低级错误以及一些常识性毛病。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修改文章也可突破原来的框框,不拘泥于程式,鼓励有新意、有创意、言之有物的好文章面世。这就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文章是刻苦写出来的,好文章是精心改出来的。只有反复锤炼,我们才能迎来一篇主题突出、观点鲜明、结构严谨、内容丰富、说理透彻、叙述生动、行文流畅、详略得当、点面结合、左右逢源、前后照应、融会贯通、由小及大、深入浅出、符合逻辑、雅俗共赏的佳作。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修改文稿一定要有耐心,经得起时间的“冷却”,过几天或过一段时间你会发现你的文章有好多不易察觉的问题和稚嫩的地方。
写作是一个既辛苦亦快乐的过程。不要一听到写文章就头疼心烦,避而远之,一推了之,仗还没打就失去了战斗力。我们要求提高写作能力,不是要叫大家都去当作家、文学家、写作高手,事实上也不可能。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六多”训练,增强大家的写作意识、责任感和自觉性,“懂得做文章的起码知识”(毛泽东),使之都能动起手来写,承担一个干部、工作人员起码应当承担的写作任务,支撑单位工作的一片蓝天,更好地履行为基层职工、为高质量转型发展、为单位更加美好明天服务的职责。(宋荣俊)
< 上一篇
【劳动模范】魏长青:迎难而上,乘风破浪
下一篇 >
敬业绘就“亮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