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职工文苑->趁年轻,到

企业文化

趁年轻,到基层去

发布日期:2020-08-12  阅读次数:3140

“到一线去,到基层去,到单位最需要的地方去……”1988年7月,伴随着“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一切疲劳和寒冷……”《勘探队员之歌》的动人旋律,我从学校毕业到江苏煤炭地质勘探三队工作,当了9年的钻机地质员。30多年过去了,每当听到这首歌的时候,依然心潮澎湃。

正是“到基层去”的这个选择,让我不仅收获了满满的感动,也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成长轨迹。多年来,每当自己走进井场、深入基层,都能感受到那份浓浓的真情和沉甸甸的责任,工作中也渐渐多了一份沉淀和踏实。我越发深刻地体会到,在最好的年华“到一线去,到基层去,投入新时代的地质勘探的洪流中”,是青春之幸、青春之福。期待越来越多的青年走进一线、走进基层,用坚实的脚步丈量大地,让青春散发更多泥土的芳香,让成长收获不一样的意义。

井场的机械轰鸣声里饱含着浓浓的真情,让我们懂得心存感恩、胸怀大爱。“善人者,人亦善之。”在我第一次连续上夜班结束的当天下午,由于上夜班不适应,加之水土不服,突然拉肚子严重。当时,班里同事们立即用自行车将我送至附近医院(安徽萧县郭庄)挂盐水,紧接着钻机大班领导们连夜跑了近10公里都来医院看望我。是基层员工们的纯真、善良,让我学会了感恩,也给了我战胜病痛的勇气和力量。为此,我一直待在钻机一线,从未向队领导提出要求调回机关工作,直到1996年底,因我队党政办公室缺人,才有组织安排调回机关工作,成为我队任钻机地质员时间最长之人。可以说,基层是一片肥沃的土壤,也是一泓涌动的清泉,滋润着成长的种子,浇灌出爱与真情。

井场的机械轰鸣声里浸润着耕耘的汗水,让我们懂得脚踏实地、拼搏奋斗。在宿舍里,在钻机井场,处处可见辛勤耕耘的年轻身影,为人生梦想打拼,为美好生活奋斗。1989年,当时“60后”青年学生蔡卫明、潘树仁以及“70后”郭加宏、吴进春等一大批青年人,主动放弃城镇优越环境,义无反顾来到我队野外钻机搞技术、干钻工。特别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定向公司李志强、李晓辉、李朋朋等第一时间返回岗位恢复生产施工,还有老党员肖福林、年轻党员代表宋延超主动为社区做好疫情防控;青年团员乔辰生,自4月份以来,坚持每天为队部机关上班职工测量体温、发放口罩等抗疫物品,令许多人感动。在基层的沃土上,多少热血青年忘我奉献,多少青春年华无私绽放,用实际行动书写着最动人的青春故事。

井场的机械轰鸣声里凝结着朴素的智慧,让我们懂得沉下心来、虚心请教。基层是智慧的源泉,很多时候土专家的“土办法”最接地气,也最管用。江苏局“劳动模范”高国运,为了解决我队ZJ30石油钻机在安装起塔操作时的安全隐患问题,连续3天时间不间断思索,反复进行实验,最终有效解决了这一危险源。近年来,高国运亲自主持的小改小革,就有不起钻压水装置、井深伽马跟踪系装置装置等6项。现任队长、党委副书记魏长青,1999年毕业,一直在基层一线工作,先后曾任钻机地质员、项目技术员、地质技术部主任、萧县工区主任等职务,长期基层工作的历练,目前在我队几乎没有他不能解决的技术问题,没有他不懂的经营管理难题……事实证明,只有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拜一线职工为师、向一线职工学习,才能汲取到无穷的智慧和力量。

基层是希望的田野,也是梦想的沃土。到基层和一线广大职工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单位最需要的地方,像一棵棵红柳、一株株格桑花那样扎根成长,就一定能够收获一路芬芳,书写更加光辉灿烂的人生。(宋荣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