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

[队史故事]以实干诠释劳模精神——忆能源部劳动模范、三队老队长刘延哲

2022.05.03

【队史故事】以实干诠释劳模精神-忆能源部劳动模范、三队老队长刘延哲.JPG

1940年3月出生的刘延哲是河南新乡人,23岁的他从北京矿业学院煤田地质与勘探专业毕业后,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到江苏煤炭地质勘探三队钻机当地质员。经过20年的拼搏奋斗,从年轻技术员成长为地质专家,从小组长历练为队长,刘延哲把对党和地质事业的无限忠诚转化为殊勋茂绩,带领三队实现了产业转型和经济突破,其个人曾荣获国家能源部劳动模范、江苏省煤炭工业劳动模范、全国煤田地质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煤田地质系统“双文明”建设标兵、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称号。

QQ截图20220503135311.jpg

匠人匠心,以实干践行初心使命

1963年9月,刚出大学校门的刘延哲意气风发,积极投身国家煤炭工业基地建设,以匠心践行初心使命。“对于煤炭地质事业,我们有多大劲就要使多大劲。能挑千斤担,不挑九百九。”

从记录员、解释员到项目经理,不管什么岗位,刘延哲都扎扎实实磨炼和积累,践行着自己献身地质事业的诺言。1975年,经过12年的艰苦拼搏,刘延哲走上了三队地质科副科长岗位,次年三队迁至淮阴后,他先后参加了沭阳、滨海会战,在勘探发现淮阴盐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78年6月,他担任队副总工程师,3年后晋升为副队长、总工程师,即使到后期担任队长,他仍致力于地质技术的探索与思考,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内外百余个工程项目和科研项目的技术及管理工作,山东济宁煤田详查勘探项目在火成岩下发现石炭二纪煤层,使含煤面积扩大1/3,储量增加9亿吨;发现江苏厚余、红塔、泥厂等煤田;对苏北全区构造及含煤远景作出中肯评价;对安徽省萧县煤田作了全面研究,新增储量2亿多吨。

25.jpg

他长期从事煤田地质、水文地质、岩盐矿勘探、岩土工程、地热研究等工作,取得多项科研成果,共发表论文12篇,其中《江苏滨海石炭系》入选《1986年全国石炭二纪含煤地层优秀论文集》及《十一届国际石炭系大会文摘》,并获徐州市科技论文二等奖,文中创立的老坎组填补了江苏石炭系早期沉积空白;发表《孟加拉国巴拉普库利亚含煤地层》,文中第三系含煤地层及孢粉成果,填补该国空白;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煤炭学会、江苏地学会会员和常州市建设工程技术专家库首批成员、常州市天宁区人大代表。其主要成就被《世界文化名人辞海》《中国矿业家列传》《中华人物辞海》《中国百科学者略传》《华夏英杰》《中国矿业大学志》《新乡年志》等收编。

刘延哲始终不忘钻研地质技术,从施工工艺的改进到科技成果的提炼,每一次进步都凝聚着他的智慧和心血,同事们亲切称赞他为“总是在忙的地质专家”。

勇于担当,以改革破除发展瓶颈

1983年10月,刘延哲任队长后,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主动投身于改革的洪流,以改革破除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发展瓶颈,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求生存谋发展。

刘延哲把1984年明确为三队的“改革之年”,他大胆推行钻机承包责任制和考核奖励办法,亲自带领编制整套承包方案,如《关于对钻机试行承包的意见》《关于全面实行经济承包和扩大自主权的报告》等以经济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制度,推行奖优惩劣,打破两个“大锅饭”。当年三队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就达到“等级队”,并荣获江苏省先进单位称号。

先进集体.jpg

1987年,三队在江苏局试行队(厂)长负责制后,刘延哲进一步强化企业内部改革,印发《关于生产钻机实行米工资含量包干办法》《关于对机关和辅助部门实行效益工资的具体实施办法》等,引入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以优化劳动组合为突破口,以搞活内部分配为动力,以提高职工收入为目的,进行综合配套改革,打破“铁饭碗”、端掉“铁交椅”、砸烂“铁工资”,最大限度地组织、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同时,他大力拓展“第二产业”,1984年1月,在徐州开办“煤田地质队杂品店”,实行独立核算、单独列编,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同年11月在常州开办苏勘综合门市部;此外,利用勘探优势对外承包煤田钻探工程和水井施工,通过对外搞汽车修理、客运和货物运输、机械加工等,开展对外劳务,扩大对外创收,当年实现对外创收19万元。此后,他坚持“两业并举”的方针,利用自身地质钻探技术的优势,创办了江苏煤勘城乡建设特种施工队、常州凿井工程公司等经济实体,努力开拓市场,积极为社会提供地质技术服务。

煤田系统队长培训班1986.jpg

经过几年奋斗,1990年,三队多种经营实现跨越式发展,对外创收从0元达到167万元,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年年达到江苏局“三档”标准。期间,三队先后荣获“第二届全国煤田地质设备管理优秀勘探队”“能源部煤矿设备管理优秀单位”“全国煤炭工业企业设备管理优秀单位”等称号。

他不仅大胆改革、勇于进取,还精打细算、敢抓敢管,干部职工称赞他为“总是在算账的老板”。

励精图治,以创新助力产业蝶变

从事地质勘探工作32年来,不管在什么岗位、担任什么职务、从事什么工作,刘延哲始终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奋斗激情、顽强拼搏的战斗作风,特别是在市场开拓上敢打敢拼、毫不退缩。

1989年8月,三队利用自身钻探技术优势,承接了金坛盐井勘探施工任务,该项目决算总价达108万元,为当时开展多种经营以来承揽的最大经营项目,刘延哲亲自出任项目经理,并提出用“金坛精神”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仅用了两个多月,项目部优质高效地完成了两口超千米的勘探孔、两口水文井施工任务,同时锤炼培养了如潘树仁、蔡卫明、杨文光等一大批专业技术骨干。首战告捷后,他又力排众议、果断决策,讨论通过了三队合股投资参加金坛盐矿开发项目,成为金坛盐化公司第一个商业合作单位,开启了三队战略转型,成为90年代江苏局乃至总局系统第一个“吃螃蟹者”此拉开了与金坛盐化公司30多年战略合作的序幕

17.jpg

1992年12月,三队首次独立承接的宁连一级公路灌云新沂河大桥灌注桩施工项目井场开钻,这是当时江苏局基桩施工口径之最的灌注桩工程,也是全国老千米钻机施工口径最大、深度最深的工程之一。当时正值严冬季节,队长刘延哲亲临现场指挥施工,当时他患面部神经麻痹症,吃饭喝水都很困难,但他仍坚持战斗在施工现场指挥,首创用千米勘探机钻凿直径15米、深38米的大口径灌注桩工艺。经过他和全体职工的努力,至1993年5月17日,72根桥桩顺利完工并检测合格,获得了江苏省建设委员会充分肯定,为三队创造了信誉,被局领导称赞为“沂河桥精神”。

1994年初,刘延哲和相关专家出国考察后,承揽了孟加拉煤矿Barapukuria煤矿勘探工程,该项目是三队首次走出国门也是江苏局承接的第一个国外项目。在江苏局总体部署下,刘延哲任项目经理,组织5台钻机和73名工程技术人员出国施工。他带领干部职工发扬了三队“艰苦创业、拼搏奋斗”的企业精神,怀着“战天斗地搞补勘,为国争光作贡献”的雄心壮志,在 “大雨照干、小雨大干、无雨拼命干”的口号鼓舞下,克服了语言不通、交通通讯条件差及高温、高湿、暴雨、大风等一系列困境,齐心协力、精心施工,艰苦奋战两个半月,顺利完成了野外钻孔13个,比合同规定时间提前2个月出色完成了勘探任务,创造了120万美金产值的显著效益;勘探成果受到孟方业主、中国驻孟使馆、国内主管单位CMC的表扬与奖励,勘探报告获煤炭部优秀地质报告特别奖。


刘延哲通过思路创新,引领三队实现了产业转型和突破,创造了有史以来最好的经济效益,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连续8年上“三档”。同行们称赞他为“总是在跑市场的企业家”。

廉洁奉公,以勤勉诠释人民情怀

刘延哲常说“坚持经济发展,就要坚持以提高职工工资收入为中心的思想。”任队长11年来,刘延哲如是说,也如是做。

上任伊始,刘延哲在大力抓好“第二产业”、加大对外创收的同时,解决了部分富余人员就业问题,提高了职工工资收入。1984年4月,他安排队医务自有力量,对380余名职工进行了身体检查,又购买7台彩色电视机发放到各钻机,恢复了电影放映,还想办法陆续为每位职工发放了总价值近200元的工作生活物资。1987年,刘延哲开始谋划常州基地建设,1991年底队部机关、工厂车间整体迁入常州市新堂北路119号,另外为50余户双职工在常州购买了商品房,结束了三队三十多年来“住无定所、流浪漂泊”时代,全队职工幸福指数空前高涨。

生日祝福留念.jpg

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他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长年的野外工作中不计时间、勤勉敬业,经常带病坚持工作,在他的身上无不散发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坚忍不拔的毅力,忘我的工作精神,廉洁奉公的自律。他不贪图物质不享受荣华,教导子女勤俭持家,也从未给家属开小灶放特权,在儿女找对象时注重的是人品和才能。他关爱年轻职工,经常与年轻技术人员开展深入交流研讨,共同探讨科研项目、技术难题以及工作生活体会,碰撞智慧火花。那些年来,他先后培养了不少响当当的“专家徒弟”“劳模徒弟”,为江苏局和三队转型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宝贵的技术人才和领导干部。职工群众称呼他为“总是把我们装在心里的队长”。

4.jpg

作为一名老党员、老干部,刘延哲始终心系“国之大者”,忠实地履行着地质人的职责,他用实干诠释着地质工作者的“三光荣”“四特别”精神,用谋略走在市场经济改革浪潮的前沿,用智慧引领着地勘单位转型发展,用情怀培养了一代代地勘事业接班人,他用一生谱写了实干苦干、甘于奉献的壮丽篇章。(宋荣俊、刘茜清)